范文模板
资料文库
学习分享
首页 > 范文模板 > 读后感>《开始》的读后感5篇

《开始》的读后感5篇

2024-04-18 19:45:19 无锡英才网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中某个情节或人物的深入分析,也可以是对整本书的综合评价,读后感的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下面是为您分享的《开始》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开始》的读后感5篇

《开始》的读后感篇1

有一天,小主人正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忽然,一阵冷风吹来,小主人手一抖,写错了一个字。小主人习惯性地抓起橡皮尾用力地用橡皮头擦这写错的字。

橡皮尾感到十分委屈,很不友好地向橡皮头大声嚷嚷:“为什么受伤的每回都是我呢?捏得我全身酸痛酸痛的,气死我了。”

橡皮头慢慢地说:“我们自从工厂的流水线出来,就命中注定我是橡皮头,命中注定是你橡皮尾,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橡皮尾觉得这不可能,橡皮头一定在骗他。突然它看见小主人正用小刀割纸,心想:那东西那么锋利,我何不用那东西把橡皮一分两半,这样我就可以独自出去闯荡了。到了小主人、橡皮头睡觉时,橡皮尾用小刀割断了橡皮,独自出去闯荡了。

橡皮尾走了许久,走到了一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怎么回事?原来橡皮尾分不清前后门,走进后门到了后花园了。而橡皮尾却不知道,以为自己已经走出了小房子,到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了。

橡皮尾整天呆在芬芳扑鼻的花草中,无忧无虑,过得也满开心,一点也不想看看橡皮头。而橡皮头可不一样,它醒来后见自己躺在小刀旁,知道橡皮头离家出走了。它十分担心,因为它知道橡皮尾很冒失,非常容易遇上危险。于是,橡皮头下定决心,去找橡皮尾。也许是同一个橡皮的关系,橡皮头也走错了门,也到了后花园。

在后花园里,橡皮头一进来就打了个踉跄,扑到了草丛里,橡皮头抬头向上看,天啊,一个棒球飞了过来,直扑橡皮尾。橡皮头一个箭步冲上去,把橡皮尾扑倒在地上,躲过一劫。

怎么突然就飞来个棒球?原来冒失的橡皮尾没看好地形,有好几个小孩在后花园的墙那边打棒球,前几天没来打,这天正好他们来打棒球,橡皮头也正好来了,救了橡皮尾。

橡皮尾见自己这样对橡皮头,而橡皮头却不记前嫌救了它,它很羞愧地说了声:“对不起。”

橡皮头说:“没关系,今后咱俩还是好朋友。”说完,它们手挽手走回了家。

这世上只要少一点嫉妒,多一点宽容就会变得更美好!

《开始》的读后感篇2

这周阅读了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里面有关《平凡的世界》创作过程的部分。讲述了路遥先生创作《平凡的世界》这部伟大作品的缘由、过程和结果。

倘若不带有任何情绪来看,这篇散文也可以说成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写作教程。路遥先生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方法都详细地写了下来,这些内容我以后会再次阅读并且做好笔记的。

这篇散文并不是一篇冰冷的教材,它所包含的情感极其浓郁。可以说,看完以后,我真心为路遥先生燃烧生命式的写作方式感到震惊和惋惜,震惊于他的意志力和苦牢般的创作生活,惋惜他因为疾病英年早逝(1988年完成《平凡的世界》创作,1991年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1992年因病去世)。

我下个礼拜还要再细读一遍这篇随笔,把里面让我感到心绪起伏的地方都记录下来。

另外我也知道了为什么路遥先生能够创作出《平凡的世界》这样一部反映普通人在历史洪流下的生活剧变的作品并且能够给无数人带去无穷的精神力量。因为他始终认为自己就是无数普通人的一员,他把自己的文学创作看成和农民在土地里劳作是一样的。这些浓厚的情感通过朴素的文字表现出来,让我感到敬佩,也让我感觉他的精神始终和我们普通民众在一起,他并不是一个各种荣誉加身遥不可及的历史名人。

这又让我想起来在《忽有山河大地》里看到的赵佶和米芾,这两位剥削和压迫普通百姓的所谓艺术家以及他们的艺术作品,无法让我共情。比起他们,路遥先生让我感到一种穿越时空的亲切。

《开始》的读后感篇3

做最好的老师,是每个老师的最大追求。怎样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后让我感受到,做最好的老师就是要每天不断地做到“更好”。在我们每天做到“更好”的时候,要不能忘记做最好的老师最基本的条件——爱心。

李镇西老师说,童心在教育上的体现,便是爱心。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我的一个小外甥,今年上一年级。一次我问他:“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我的小外甥马上用惊恐的眼光望着我说,“不喜欢,她经常打学生,打的很厉害,教室讲桌上常常要放三四根小棍。”我说:“她打过你吗?”外甥说:“她不打我,但是,她经常打其他小朋友,我心里很害怕,跟打我一样。”听了这话,我的心一下子沉重起来。这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呢?我想,这个有她自己的理由,她可能会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可是这样的严格,让没有挨打的学生心里都产生的恐惧,那挨打的学生的心里状况就可想而知了。

后来,我了解到,小外甥的这个老师今年刚参加工作,还是一个大孩子。一个大孩子管理一个班的小孩子,工作上的压力和对学生的不满就会发泄学生到学生身上,却往往不注意方式方法,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李镇西老师说,我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爱心的,不然我就不会打学生也不会讽刺挖苦学生了,但我从这些教训中感到——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

《开始》的读后感篇4

前几日,闲来无聊去了趟书店,随手拿了本《教育从爱开始》。在我的印象中,这种教育专著应该是枯燥的,可随便翻看了几页后就发觉这是一本很好的书。认真读下来,发现这本书的作者用了不少心力来编写此书,该书通俗易懂,书中要阐明一个道理,不是用简单的说教,如果是那样的陈词滥调,恐怕没有人能看完它,而我是认认真真的饶有兴趣地从头读下来,书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全是一个个来自真实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来,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动,又不得不深思。

?教育从爱开始》一书是由张玉芬老师编写的,此书共分为三辑十三章,每章都用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每个故事都让人深思,每个道理都使人警醒。在这些故事和道理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育而有道”中的一章。成绩不好的于冬在一次测验中得了满分而被其他同学冤枉成作弊,但是,即使作者心里没底却依然选择信任于冬,而结果也是可喜的,因为作者的信任,于东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测验每次都是满分。

看完这个小故事,我不禁在想,如果是发生在我自己的班级,我所教的学生身上,我又会怎么说,怎么做,会不会也像作者一样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如果在以前,我可能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想我也会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记得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句话:“爱,是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教育便充满无限生机;没有爱,教育就是苍白的,必将枯萎直至消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的世界是纯洁的、简单的,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用爱来维护孩子心中的纯洁与简单。有人说,严师出高徒。但我却觉得,严师不一定出高徒,特别是在容易出现叛逆期的中学生身上,过于严厉可能会造成反效果,这就要求教师重新寻找新的突破点,这种情况下,“爱的教育”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1、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也许他学习不好,但他却会在其他地方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不能将成绩作为衡量优生和差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要在学生迷茫无助,找不到自我时,作为一盏明灯,指引他前进的方向,做孩子人生的航标,指示他驶向光明的彼岸,使他找到发展的目标,自信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2、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虽然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对于孩子,有时候鼓励的语言,赞扬的语言可能会事半功倍。自己不经意间说出的话,可能会对孩子的一辈子产生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用自己的爱去与学生交往,相信教育将不会那么困难。”

《开始》的读后感篇5

我们很少认真思考:每个人的精神是怎么成长起来的?个体精神成长的历程是怎样的?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

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一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要通过阅读来实现的。

人类的历史有很多的精神丰碑,要达到或者超越那些精神高峰,阅读和思考是唯一的途径。只有通过阅读,通过与孔子、孟子等先贤达人的对话,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高度;只有通过阅读,通过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交流,才能达到他们那个时代的思想境界。

人类精神的阶梯就这样随着重复阅读不断延伸。如果没有这样的重复,人类的精神就会退化,就会衰落。没有阅读,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境界可能还远不如文艺复兴时代的大师们,甚至还不如更早以前的历史阶段。

我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在书里。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我认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字塔”之巅。将每一个人的智慧汇总起来,才能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高度。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变得更加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变得更加智慧。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象。有些人相貌普普通通,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令人如沐春风,你会觉得他深邃厚重,觉得自己得到很多启迪。人的相貌基于遗传无法改变,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过阅读而从容,而气象万千。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生命的长度,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宽度,增加我们生命的厚度。人的生命长度有基因等先天因素在起作用,而后天阅读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宽阔而充实。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当中欣赏无限的美景,体验精彩人生。

通过阅读,我们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人生梦想,但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接近我们的人生梦想。

阅读,对个体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上一篇: 风的故事读后感100字5篇
下一篇: 周国平文集读后感6篇

通用模板
推荐范文

范文 | 模板

常用 | 推荐

职场 | 学习

一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