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模板
资料文库
学习分享
首页 > 范文模板 > 读后感>看中国读后感优质7篇

看中国读后感优质7篇

2023-04-13 13:55:27 无锡英才网

为了及时记录我们读书后的感悟,可以将读后感写好,撰写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小伙伴们对书上所写的领会,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看中国读后感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看中国读后感优质7篇

看中国读后感篇1

这学期,学校发了一本《建设幸福中国》的书,我认认真真地读了里面的故事。其中有一篇《农家乐趣味运动会》让我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里健康向上和轻松快乐的氛围。故事主要讲的是:天下着雨,但是新丰镇竹林村的文化运动广场上却十分热闹。全村100多位村民在这里参加农家乐趣味运动会,南瓜、毛豆、杜瓜等都成了他们的比赛工具。不但是他们村,还有其他的一些村和社区,还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更有舞龙队、扇子舞队、腰鼓队的表演赛,吸引了无数群众,村民们都纷纷称赞这是“老百姓自己的节日”。

读着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我外婆的家。我最喜欢到外婆家去,因为那里有游乐场,里面许多的健身器材,好多我都叫不上名来,我喜欢那里的荡秋千了。每当我去玩的时候,总是看见很多老年人在玩踏步机、转转盘,有的青少年在玩单双杠,还有很多小朋友在争着玩荡秋千。不管天晴还是下雨,游乐场都很热闹。村民位除了利用器材锻炼身体,妇女们更喜欢在空旷的场地上跳排舞。在轻快的乐曲中,她们摆动着身子。虽然动作不如舞蹈家那们优美,但是他们跳得很认真,而且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想着这些,让我感觉到我们的祖国真的变了,一步一步地走到人们心里去了。不但关心人们温饱,现在更关心人们的身心健康,在这样的祖国大家庭中生活,也让我感觉到无比幸福。

看中国读后感篇2

首次出版于1947年《乡土中国》,是根据费孝通先生当年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土社会学”的内容辑录而成,一共有14篇文章,是一部著述研究当时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的作品。

该书作为我们离退处“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活动的当月推荐读物,我虽通读了两遍,但按照读书活动“学思践悟”的要求,有些找不到“北”的感觉,总感到费老这个泰斗级社会学家所讲的东西不是我们所能完全理解的,后来又在网上看了几篇别人的读后感,还是不能适从。下面,谨从我阅读本书后所回忆起我童年在乡下生活的点滴乡土记忆,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费老书中“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的描述,虽说的是40年代中国农村,但我以为,上世纪60年代的农村恐怕和40年代应该变化不是太大。我儿时因为父亲受了迫害,随父亲在周至老家农村生活了五年多,直到上小学二年级时才转学到西安,我对这五年多的农村生活记忆尤为深刻。每到夏天,在大片的芦苇丛中,传出布谷鸟的叫声,总想摸到鸟蛋或小鸟,钻到里面却怎么也找不着。清澈的河水中游荡着五彩斑斓的小鱼,用篮子稍一划拉就有几尾在蓝中蹿蹦。芦苇根儿下,时不时就能摘到菱角。河中稍大点儿的石头下,也能抓住几只螃蟹。娃娃伙儿们光着屁股在河里戏水,都忘记了时间,直到听见远远的村里大人们隐隐地呼叫声,才提了鞋,抱起衣服,一哄子各回各家。秋天,背着小背篓打柴,折下一根长长的竹扫帚棍儿,在尾端绑定一根长长的细绳,作为工具,扦拾白杨树落下的叶,我们叫扦嘎嘎叶,装满了背篓,背不动了还要大点儿的孩子帮忙。房檐底下挂着一串串金黄的包谷,晚上有野鸽子把包谷之间的缝隙当窝,打着手电筒一照,好像不会飞似得,当你搭着梯子快要够着它时,却扑棱棱的飞了。冬天里,在热炕上赖着不想起床,烎炕的麦糠有着淡淡的呛味儿,锅头炭灰里埋着烤出来的红苕干面香甜。提着蛋笼走进青油油的麦地,挖燕麦、捡拾大雁的粪用来喂猪,冻得手背通红,肿的像个面包。那时天上总有一行行大雁排着人字形或是一字形向南飞,麦田里也是一群群的吃着麦苗,粪便都能捡上一笼底儿。冬天最深的记忆莫过于过年了。过年,能吃上水果糖、柿饼、瓜子儿、花生、核桃,还有麻花、麻叶儿等。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群孩子聚起来一起挨门挨户给各家各户“拜先人”,拜完等着人家大人给每人捏一颗糖或是一把花生瓜子儿,有的人家也会给一分钱。在我们这么个大村子,走完两三个街道,就已经很晚了,回到家,衣服的几个小口袋就已经鼓鼓囊囊再也装不下了。春天总是个比较难过的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进入二三月也就到了青黄不接的时候了。记忆中几乎每天都吃浆水搅团,浆水菜是用各种野菜腌制的,有时还有马刺筋(大刺儿菜),吃起来有些扎嘴,那时把搅团吃的很厌烦,直到现在还是。

现在,村边儿的小河早已经干涸了,河岸上已经没有了灌木野草,河岸边、芦苇丛也都变成了庄稼地。平时回去是见不到那么多人的,只有过年还有些人气。农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城里去打工,只留下些老人在乡下看着门户。过去低矮的瓦房已经很少见了,家家户户都盖了二层小楼,空荡荡的。

记忆中的老家乡村,捡拾起我们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提起亲切,放下动容,繁华落寞,与有荣焉。费老的“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的描述,在现在的中国已经比较少见了。我老家村子里如今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甚至到新加坡抑或是非洲打工的都有。村里人活动范围已经没有了限制,他们的社会圈子也就不再孤立了。况且,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老家的村子也同其他乡村一样,除了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也在鼓励发展特色经济,重视公共服务,重视环境质量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先生在1985年该书再版时的那段话:“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描述,而是包括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搞清楚我所谓乡土社会这个概念,就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具体的中国社会”。通览全书,可以感受的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沿着作者的思路,可以一窥中国的基层社会。虽然时过境迁,但作者透视社会的眼光,观察社会的方法,仍然充满活力,值得借鉴。

由于我学疏才浅,但愿不会对费老的著述有断章取义和不敬。

看中国读后感篇3

前些时间突然发现不是太了解我们这片土地。在网上寻找了好久,说读读《乡土中国》大概可能更能深刻理解我们的文化。

就我的成长,说来也是奇怪,也并不是在现代社会中长成,而是确实在乡土世界中长大。但是大概是因为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父亲也并不是要求、强求我接收某些观点,造成了一种放养的态度。而我,似乎从小时候开始就有一些可以拒绝的权利;长大以后,就只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所以感觉旧时环境似乎并没对我有太严格的塑造。

开始读乡土,开始理解乡土。

从最开始的差序格局开始,大概说,中国的乡土社会是一圈一圈推出去的波纹,而每个人都会被影响,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圈子的中心。而西方社会来说,每个人都是很清楚的,几根稻草一束,几捆束成一挑。每个人在团体中都很清楚。文章举例子,如果带家人去旅行,西方指的是他和他的妻子以及未成年的孩子,中国就没这么明显。

男女有别。现在年轻人来说,男女一致和平等性得到了很大的接受;包括西方一政治正确就是女性地位的提升。但是在乡土社会,男女是有差别的。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安稳的社会,或者追求的是一个安稳。而在安稳的社会中,大家更多的是熟悉和习惯,不希望有着冲突的发生。所以男女的交流和婚姻更像是被各司其责的生活习惯所支配,比如说男主外,女主内。而现代社会是变化的,男女有着求同的需求,但是求同的阻力很大。正是这个阻力,会产生情感和社会不稳定因素。

长老统治。孩子的成长是被文化定型了的。乡土社会中,我们没有成年的界限,年长者经历过年幼者经历过的事情,长者也是“师”了。每一个年长者都握着教化年轻人的权利。但是在一个不以经验为导向的社会中,年幼者可能比年长者懂得更多。

无讼。乡土社会中,诉讼是违背了本土的伦理道德了,是羞人的。所以,大家主张无讼。但是现代法律中,无赖反而利用这个获得权益。

从欲望到需要。乡土社会中,大多数的需求不是被计划的。吃饭,喝酒都是自发的,但是和需求结合得很紧密。但是现代社会中,我们利用计划,理性的规划者自己的人生。

看中国读后感篇4

中国通史共有十本,是从史前一直到清代的一些故事和文物。

第一本先概括了中国古人类化石,又说了想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和尧舜禅让等史前神话故事。接下来是夏、商和西周中的一些事,我感触最深的是残暴的商纣王和烽火戏诸侯。商纣王为了一个爱妃不理国家大事,还心胸狭窄,连别人为自己叹口气都要坐牢。还有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了让褒姒(爱妃)笑一笑,就戏弄各个诸侯,让诸侯不相信他,最后还是百姓遭殃。

第二本和第一本很相似,讲了春秋、战国和秦国。春秋时期的宋襄公自称是个仁义之师,根本就不知道兵不厌诈,还屡次丢掉胜利的机会,说自己不能用卑鄙的手段取胜。在春秋时期还出了不少名作,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老子的《道德经》。春秋后是战国,秦魏楚燕赵齐韩七国展开了一场和长达254年的大战,其中也有不少有趣的小故事。商鞅变法讲了商鞅在南门竖一根三长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抬到南门,就赏金10两,过了一会儿,又改成了赏金50两,有个汉子抬到了,真的得到了五十两,后来人们都相信官府,秦国就变强了。

第三本也差不多,不过是汉代很三国。汉高祖刘邦能大败西楚霸王项羽,正如他所说的一样:要比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要比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要比领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而我只是善用这些人。刘邦宽容守信,可他的妻子吕雉却卑鄙狡诈,在刘邦死后擅自纂权,杀了刘邦的四个儿子,还立最无能的刘盈为太子。还有三国时代的董卓专制、曹操起兵、桃园结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

后面还有七本,讲的分别是隋、南北、晋、唐、宋、五代、辽、金、西夏、元、明和清的故事、我就不一一给大家讲了。

看中国读后感篇5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的埃德加·斯诺在中国考察、采访、记录红军生活方式和日常习惯、勇气、毅力的一本书。在记录长征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红军在长征路上的艰险。在这过程中,有不少人饿死,有不少人因为大草地而失去生命,也有不少牲口也在也起不来了。尽管过程艰难,6000多里的路程。红军依然坚持了下去。成功了,为了中国;成功啦,为了红军;成功了,为了和平;成功了,为了好日子到来。

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诗是这样写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我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带领红军顽强不息,与蒋介石抗争到底,才换来现在的中国的和平,需要那么多人的牺牲才换来现在的中国,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毛主席作为领导人,无处不关心同志们,对待老百姓们也是没有身份,没有架子,有亲和力,待人友善。红军们经常帮助老百姓,因此获得了许多民众的爱戴。在路上,老百姓们也总会帮助红军,就算仅剩一口米,也会拿出来帮助红军。军民团结的力量带来了中国的和平。

和平鸽代表着和平,但也有许多地方仍在继续开战,所以我希望和平鸽不仅向往着中国和平,也向往着世界的和平!(杨玉虹)

看中国读后感篇6

近几周,我读了一本书,它叫《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读了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近几十年,世界的生态平衡严重失衡从大沙岛到太湖,从渡渡鸟到白鳍豚,每一个故事都透露着人类的贪婪,妄想以人治天。这些连古人都知道的“常识”!如《吕氏春秋》的《十二纪》:“孟春之月,要祭祀山林川泽之神,祭品不得用雌性禽兽,不得砍树,不得毁坏鸟巢,不得取动物的……”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却越来越贪婪。

人类也为自己付出了代价,1930年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48年的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59年的墨西哥波萨里卡事件,1954年的日本水俣病,1984年的墨西哥——美国放射物泄露事件。都让人谈之色变。其中令我最有感触的是“太湖蓝藻事件”。

面积达2400平方千米的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它是沪苏锡杭嘉湖七城市的“心脏”。

1987年左右,太湖流域每年排入污水36,000,000,000吨,致使到1993年的太湖全部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伴随而来的就是蓝藻大爆发,最严重的一次是2007年6月蓝藻大爆发,蓝藻厚度达到了30厘米厚,全市两百万市民的生活饮用水受污染。国家共投资200多亿,也没有显著地效果。

盼望着未来会天更蓝,水更清。

看中国读后感篇7

妈妈不久前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叫《中国神话故事》,这本书有二十几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精彩无比,内容丰富多彩,文字简单易懂,并且具有极深的教育意义,让人读后受益匪浅,同时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这里面有许多个为我们所熟知的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从故事中,我读懂了,要想做好并做成一件事,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更要有不怕困难险阻的决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从而获得最后的成功,对我们来说,努力了,奋斗了,有付出就会有收获,现在我们只有好好学习,不怕辛苦,勤学、多问、多练,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上一篇: 紫裙子读后感6篇
下一篇: 骆驼祥子后半部读后感6篇

通用模板
推荐范文

范文 | 模板

常用 | 推荐

职场 | 学习

一周排行